他的一生,并不是从篮球场上的掌声开始的,而是从一声惊慌的铜盆落地声起头的。那一年,山东东明的土炕上,一个比寻常婴儿更粗壮的孩子呱呱坠地,吓得接生婆手里的铜盆跌落在地。人们也许不会想到,这个被乡亲们当作负担的孩子策略操盘,日后竟成了中国篮球的一根脊梁。
贫寒之家,柴米油盐常常不够用,而这个孩子的胃口却大得出奇。他的个子疯长,衣裳总是被顶破,鞋头常常撑出洞来。16尺布票在别人家能勉强熬过一年,在他身上却只够做一件上衣加一条裤子。家境窘迫,他心里愧疚,于是跟随姐姐远赴新疆,拉驴车,谋口饭吃。可他三百斤的体重压得毛驴时常“罢工”,这几乎成了命运写给他的荒诞序章。
转折往往发生在不经意之间。1968年的春节,他回乡探亲,被体育干部张凤奎瞧见。张主任惊讶地盯着他看,觉得若这样的人不用来打篮球,那才叫天大的浪费。于是策略操盘,铁柱被劝去试训。可惜的是,他的肺活量连个中学生都比不上,在球场上跑几步就喘得要吐。为了锻炼身体,他被迫在田径场上练了大半年,连篮球都碰不上。张凤奎心里忐忑,怀疑自己挖到的不是宝,而是块扶不上墙的石头。
展开剩余70%直到余邦基的出现,命运才真正翻篇。余邦基,个子不足一米七,却是当年的国手。他慧眼识珠,把铁柱带到黄石业余篮球队,供他吃穿,让他安心训练。铁柱在他的调教下,技术渐渐长进。终于,在1972年,济南军区组建篮球队,他凭借无人能挡的身高和力量脱颖而出。对抗赛中,哪怕两个中锋联手,也挡不住他在篮下的强硬。自此,他踏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。
军装在身策略操盘,他成了球场上的铁塔。1977年,他进入国家队。那时的中国男篮,靠着张卫平的精准与穆铁柱的高墙,终于在亚洲站稳了脚跟。1979年亚锦赛,中国队在日本主场遭遇极度不公,12人名单里有8人被罚下,连铁柱也被赶出场。然而,即便如此,中国队仍以70比68夺冠。铁柱的名字,也随之传遍亚洲。
赛场之外,他也收获了柔情。1978年的曼谷亚运会,他第一次出现在一位女工的黑白电视里。这个女人叫王专红,她写信表达倾慕。冥冥之中,一封信落入领导手里,促成了他们的相识。他们的婚礼简朴,只有两本小红本,却写下了一段真挚的爱情。此后,王专红成了他生命中最坚强的依靠,在他病痛折磨的日子里,悉心照料,陪他走到生命的尽头。
遗憾的是,铁柱的运动生涯起步太晚,退役时身体已是伤痕累累。静脉血栓、腰伤、心脏病,一次次侵蚀着这位巨人。2008年,他突发心脏病,永远停在了59岁的年纪。追悼会上,八一军旗覆盖在他的遗体上,篮球名宿与昔日队友泪流满面,姚明也哽咽难言。死亡并不是终点,遗忘才是真正的消失。多年后,他被选入中国篮球名人堂,名字再一次被镌刻。
穆铁柱的一生,像一段从泥泞中挺拔而出的故事。他曾压得毛驴喘不过气,却最终成为支撑中国篮球的“移动长城”。他那颗过早停歇的心脏,仍在赛场上以另一种方式跳动。巨人的背影告诉我们:真正的长城,不是砖石堆砌,而是民族脊梁的挺立。
愿后来的人们,在他开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。无论出身寒门,还是遭遇困境,都不要忘记:命运固然残酷,但倘若挺直脊梁,依然能在岁月的长河里,留下属于自己的高峰。
发布于:山西省富明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